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0|回复: 0

郑孝禄:沈葆桢的折枝吟叙录(节录)

[复制链接]

37

主题

-1

回帖

167

积分

管理员

学者、诗人、杂家

积分
167
发表于 2022-9-2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沈葆桢的折枝吟叙录(节录)
郑孝禄
清代中叶以后,福建的知识分子在社会活动中的一种习尚,就是以文会友、结社联吟,以增进感情、互通声气、切磋交流为乐事。参加者应无穷达之分,当场按惯例拈题、限韵、做若干首限时投入,不记名相互评选,寓有比赛之性质。诗的体裁有一定的规格,要求切合题旨,遵照时间,一般称为折枝吟,只作七言嵌字偶句十四字,如画家绘的花卉,曲状形神,尽其能事,名曰:“折枝,因限晷,以香系铜钱于诗钵上,香燃至限钱落钵中为投诗所限之时间,故又称为“击钵吟”“诗钟”,或刻烛限时等各从其便。
我国诗词唱和形式相承久远,而福州模式的折枝吟推广流行,则在百年,其演变过程至今虽没有详确的考证,但这并不重要。而同治六年(1867)清廷特简沈葆桢为船政大臣,在马尾设立公署。沈氏出身翰林,经文纬武,名位很高,在任时公馀常邀集朋僚以阄诗为乐,有时作大诗(律诗、绝句、词之类)有时作折枝诗。其部分作品,永福黄嘉尔辑为《船司空雅集录》一册,单刻印行,谢章铤为序。而沈氏本人及其他朋僚所作折枝诗则未见于文献记录,未能广为流传。不能小看这寥寥的十四字诗,既属对工整又可包罗万象,却是煞费经营不好对付的。经千锤百炼和时间的推移,才大体定型,至今仍延续存在。追溯前史,有文献可资参考者,光绪间侯官郭柏荫编撰的《郭中丞诗钟存稿》为早期的折枝诗别集,收列二千馀条嵌字诗联,可算是福州模式诗钟的范本。出于曾任湖广总督的大官之手,有一定的号召力,起了扩大影响和传播作用。
不久前,我曾涉猎晚清福州坊间刻本折枝吟选集《壶天笙鹤》一书,发现书中多数刊列沈氏及其朋僚的作品,此亦《船司空雅集录》之别一专辑,是书传本甚稀,今难寻觅。我想重加钞撮作出介绍,以考知一代名臣的才华、抱负,或可作为史事得到印证,不徒提供谈助而已。今依次校订,间附说明。
沈氏在马尾任中自作的诗,自署曰“磐栖”寓钦差大臣之“钦差”谐音,见其风趣。是书凡沈氏作皆标明“文肃”,盖是时沈已逝世,称其谥号。而沈诗最多,各唱皆有之。其朋僚之作只选录部分。是书分上下两卷,次为九门曰:“典实”“雄迈”“脱胎”“新巧”“论古”“写景”“言情”“香奁”“集句”九门。而“集句”一门,沈作无之。
《船司空雅集录》,参加者多才隽之士,盛况无前,骚坛倾动。此时福州模式的折枝诗已经定型,流行全国。乡邦硕彦,相率踊跃周旋,争取出色的表现,以示应付格如,各有千秋,如陈宝琛、郑孝胥、陈衍、林纾、叶大绰、严复、龚易图、杨浚、梁鸿谦等闻名之作家都躬与其盛、于是乎刻烛限香之约,纷至沓来;夺标制胜之招,方兴未艾。时会所趋,蔚成风气。可以说福州模式的折枝吟历经演变、定型,而通行全国,这积累而成的骚坛盛事、并非偶然。其体制起源于闽,闽人之旅居于四方者为之推广。而四方人土之旅居于闽者亦起了推波助澜的共鸣作用,使其阵容更加壮大了。这种诗事活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台湾、香港各地先后响应,甚至在交通闭塞的闽东山城周墩(周宁县)也极盛此道于一时,惜无刊本考证,仅据县人传诵,如,“中、天”一唱句云:“天闲未必皆良马,中国何曾尽病夫。”“中庭古树酣歌绕,天下名山快意游。”又“中、一”一唱句云:“中原北望无佳气,一老南归有泪痕。”又“山、海”五唱句云:“捐虽寸土山何损,纳纵千川海不盈”等佳句。张之润、樊增祥、唐景崧等也有共同的兴趣,乐此不疲。满族人士精通汉诗者也有不少人介入,可见其影响之大,传播之广。
我们认为“以文会友”的联吟,有传统的历史和地方特色,值得广泛深入调査研究。民间传说有以为是民族英雄林公则徐首倡的,这点至今还没有提出实据,不可置信,可能有人想藉重林公的声望,以抬高折枝诗的地位。光绪七年(1881)福州坊刻本黄理堂编的《雪鸿初集》十卷,是折枝诗早期刊本,中列林公所作,“窗、夜”一唱句云:“窗虚权借月栖榻,夜静猛闻风打门。”又“陈、人”一唱句云:“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环。”没有说明其诗的出处。后来林幼泉编的壶天》列入林公“以、之”第七唱句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之”。此为公《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言律诗的颈联、见公家刻本《云左山房诗集》第六卷。公在戍所“居恒常诵”并非折枝之作,应当为之辨明。林公的有关文录中,没有见到他做过折枝诗。他性好吟咏、乾隆、嘉庆间在北京、江苏任职中常集同乡故旧,拈题同撰科举专用的试帖诗,收入诗钞附卷,作为后学子弟观摩学习之用。因为那时福州模式的折枝诗还没有发展、形成。而自林公遣戍边疆、鸦片战争和太平军之乱,天下不安定,“以文会友”的诗事活动,销声匿迹。到了沈氏出来开创船政之后,大局相对稳定,好官得任,弊绝风清。他又严毅有为,办事认真,为人信服,而对扬风扢雅的举指,也相当重视。我的浅见,可以主观地肯定,现今还在延续的福州模式的折枝诗与林公则徐没有多大的关系,影响较大的却是林公的女婿沈振宗(榜名)。
沈氏是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推陈出新、言之有物,的确表现了不同凡响的特点,诸如“雪、平”第一唱句云:“雪天裘被分明辈,平地楼台待子孙”。“门、起”第五唱云:“孙子不叼明门第荫,华夷皆问起居安。“成、大”第二唱云:“未成诗已鬼神泣,绝大才非斗石量。”像这样的胸怀、口气,有几个人能当之无愧的。诗场的角逐,本是较量性质的,斗博、斗巧、斗捷,以具体的成绩,判出高低上下,公之于众。因此长期以来群众公认沈氏为福州诗坛的中兴宗匠,盛誉至今不衰。
我们觉得诗为精神文明的产物之一,福州模式的折枝诗,有其地方特色,值得作出深人的了解和调查研究。现在福州模式的折枝诗仍在发扬光大,诗社组织为数不少,熟悉折枝诗者尚有一、二百人之多,正好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促进文化繁荣,总是有所助益的。
谨按沈氏折枝诗作,大部分收入《壶天笙鹤》集中而同一篇章,内容前后互见,氏名彼此相同,重床叠屋。烟霭迷离,失之疏忽,令人转生疑惑,今详加核实,以示謹严,俾资依据,一人只留一诗,免贻误会。又网罗散佚。阙漏亦所难免,亟须广益广求,乃臻完备,爰就闻见所及,先摭数条,以发其凡,深望读者不吝赐教,鼎力匡绳,是所至幸。沈氏诗作,有脍多人口,见于笔乘者,而《壶天笙鹤》中,未及荟录,今就所知,摘记如下:
易顺鼎《诗钟说梦》云:沈爱苍(瑜庆),尝为余言,其先德文肃公为船政大臣时,署中宾客及署外各厂局委员皆用文士,每公事毕,即拈题限字,夜刻烛若干长度,一夕、拈曰“白、南”二字,雁足为题,得一联云:“一声天为雄鸡白,万里人随朔雁南”。爱苍所诵、佳联甚多。又一条云:“闽派中,沈文肃及耆老陈宝琛皆能以大笔为诗钟,文肃“雪天裘被分朋辈,平地楼台待子孙。” “天、我”五唱“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十馀年前马江建罗星塔公园,“天、我”诗联,刊之于石,沈觐寿(年仲)所书,我还记得闽侯旅台诗人陈子波先生曾请他写文肃公所作联句十馀对分赠海外友好,作为纪念,并表示以乡贤景仰,文坛传为韵事。
《壶天笙鹤》收入船厂司空朋僚诗作颇多,亦载其人名号,然今仕履已难考知,故未加细录。今就有事可系者略言之,以供谈助。
侯官郭柏荫,字远堂,进士出身,官至督抚,为最早之折枝吟作者,有《郭中丞诗钟》传本极罕,清末沈氏开府马江,郭尚健在,称老前辈,叙齿最尊,人所敬重,诗作如“歌、晚”第五唱云:“忧时白傅歌行托,震主准阴晚节差。”属对松懈,未见超拔。而“苦、春”第三唱云:“郎是春驹花里活,妾如苦李道旁抛。”犹见风趣。
林聪彝,字镜帆,为文忠公次子,公赴伊犁,与弟拱北偕行,后同科恩赐举人,官至按察使,亦能作折枝吟,“世、山”第二唱云:“人世沧桑华表鹤,家山魂梦杜陵鹃。”
林汩溆,字小帆,文忠公之孙,汝舟子《云山左房诗钞》家刻本,为其所校刊,后充船政前后学堂总稽查,“马、金”第一唱云:“马郑两家接门户,金张七叶世簪缨。”造语雄迈,为人传诵。
杨浚,字雪沧,晋江人寄籍侯官,左宗棠总督闽浙时人幕,校刊《正谊堂全书》著述宏富,熟悉地方掌故,能诗,惟折枝吟少见。“善、无”第三唱云:“水惟善下终归海,云本无心偶出山。”明白、自然上乘之作。
船政创立之初,在局任职者,多科举出身文职人员,约二十馀人,闽县梁鸿谦、字礼堂,咸丰年进士资历较深,留心新事物,办事勤恳,为沈氏所重用,官至二品衔。《船司空雅集》中,经常参加,其诗作《壶天笙鹤》中收录亦多,如“宫、战”第五唱:“老臣姓氏宫鹦识,宿将勋名战马知”。“西、北”第二唱云“漠北呼韩通贡驿,川西大井入舆图。”“南、吴”第三唱云“议和南渡销王气,教战吴宫兆女戎。”喜用典实,难以制胜。
林纾,本名群玉,字琴南,好折枝吟,光绪间在北京闽同乡组织“灯社”联吟,有专集。名大性狂,不能谐俗,《壶天笙鹤》收录“风、路”第三唱云“朔北风因游侠动,岭南路为逐臣开。”生面别开,允称佳构,知其亦参预船司空雅集也。
嵌字为联,名曰折枝,始见于陈宝琛《沧趣楼文存》陈氏前清遗老,闻望最著,喜作这种诗体者皆推崇之,不限闽籍人土也,有关轶闻传播里巷《壶天笙鹤》收录其“残、老”第一唱云:“残菊殿秋犹有恋,老鸡知曙奈无声。”“姫、骨”第四唱云:“可奈虞姬垓下别,好收吾骨瘴江来。”又“玉、残”第六唱云:“如此量才真玉尺,最难著手是残棋。”“然、在”第六唱:“粉墙竹影天然画,云壑泉声自在禅。”“邴、昭”第七唱云:“邺下一龙华管邴,朝中三马懿师昭。”
《壶天笙鹤》初集,原有集句一门,一至七唱,次序分别收列共达百联之多,皆不载作者姓名,嵌字限时,驱遣前人成句如出自己,非博闻强记者实难为之,此种体制难度不小,光绪间李岳端《春冰室野乘》云:福州某诗社出“女、花”第二唱限集唐诗,其前列二人皆极工,其一云:“青女素娥俱耐冷,名花倾国两相欢,”其二云:“商女不知亡国,落花犹似坠楼人。”又云“神女生涯原是梦,落花时节又逢君。”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而能取之不尽,用之无穷,真谈何容易也。民国后,福州及其他百十家诗社未闻有嗣响,信知此“徒劳无功”之举人渐不为,附此一提,聊资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5-7 13:02 , Processed in 0.096964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